以前我们将所有的配置信息写到了GitHub上,用Config+Bus来进行自动刷新和动态的更新。现在我们可以直接把配置文件写进Nacos,然后再用Nacos做类似于config这样的功能,直接从Nacos上抓取我们的配置信息
Nacos作为配置中心——基础配置
主要是添加一个:nacos-config依赖
1.1 建module
cloudalibaba-config-nacos-client3377
1.2 pom
pom.xml
1.3 yml
这里需要配置两个,一个bootstrap和一个application。
原因:Nacos同springcloud-config一样,在项目初始化时,要保证先从配置中心进行配置拉取,拉取配置之后,才能保证项目的正常启动。
springboot中配置文件的加载是存在优先级顺序的,bootstrap优先级高于application。
全局的放在:bootstrap.yml 自己的放在:application.yml
bootstrap:
微服务端口:3377,服务名nacos-config-client,注册进nacos:localhost:8848 作为配置客户端
bootstrap.yml
application:
application.yaml
bootstrap + application 就表示我要去配置中心找名为dev.yaml的文件。
1.4 主启动类
NacosConfigClientMain3377
1.5 业务类
通过Spring Cloud原生注解@RefreshScope 实现配置自动更新
ConfigClientController
1.6 在Nacos中添加配置信息
Nacos中的匹配规则
理论:
Nacos中的dataid的组成格式与SpringBoot配置文件中的匹配规则
官网:https://nacos.io/zh-cn/docs/quick-start-spring-cloud.html
注意nacos只识别yaml,不支持yml
最终公式:${spring.application.name}-${spring.profiles.active}.${spring.cloud.nacos.config.file-extension}
结果: nacos-config-client-dev.yaml
实操
配置新增:
1.7 测试
启动3377
发送请求:http://localhost:3377/config/info
自带动态刷新:修改nacos中的yaml配置文件,再次调用查看配置,发现配置刷新了。
2.3 Namespace+Group+Data ID三者关系?为什么这么设计?
类似Java里面的package名和类名,最外层的namespace是可以用于区分部署环境的,Group和DataID逻辑上区分两个目标对象。
默认情况:
Namespace=public,Group=DEFAULT_GROUP, 默认Cluster是DEFAULT
Nacos默认的命名空间是public,Namespace主要用来实现隔离。
比方说我们现在有三个环境:开发、测试、生产环境,我们就可以创建三个Namespace,不同的Namespace之间是隔离的。
Group默认是DEFAULT_GROUP,Group可以把不同的微服务划分到同一个分组里面去
Service就是微服务;一个Service可以包含多个Cluster(集群),Nacos默认Cluster是DEFAULT,Cluster是对指定微服务的一个虚拟划分。
比方说为了容灾,将Service微服务分别部署在了杭州机房和广州机房,这时就可以给杭州机房的Service微服务起一个集群名称(HZ),给广州机房的Service微服务起一个集群名称(GZ),还可以尽量让同一个机房的微服务互相调用,以提升性能。
最后是Instance,就是微服务的实例
3. 三种方案加载配置
DataID,Group,namesapce
通过配置文件的active:group: namespace:来指定DataID,Group,namesapce
4. Nacos集群和持久化配置(重点)
集群官网文档:https://nacos.io/zh-cn/docs/cluster-mode-quick-start.html
4.1 官网说明
1.架构图:
2.要将配置持久化到数据库中:MySQL
不用nacos内嵌的数据库
3.通俗易懂的Nacos集群架构图
4.重点说明:
重启Nacos后,以前的配置文件不会消失,Nacos默认自带的是嵌入式数据库derby,但是,如果启动多个默认配置下的Nacos节点,数据存储是存在一致性问题的。每个nacos都有自己独立的嵌入式数据库,存放的数据不一致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Nacos采用了集中式存储的方式来支持集群化部署,目前只支持MySQL的存储。
nacos支持的三种部署模式:
- 单机模式:用于测试和单机使用
- 集群模式:用于生产环境,确保高可用
- 多集群模式:用于多数据中心场景
4.2 Nacos嵌入式数据库derby切换到mysql
Nacos默认自带的是嵌入式数据库derby,那么如果做集群时每个nacos都自带一个derby,那么就有三个存储配置稳健的数据库,显然数据的统一性存在问题。
windows单机版derby到mysql切换步骤
1.首先在nacos安装目录的conf目录下找到一个名为nacos-mysql.sql的sql脚本,然后执行
注意:数据库nacos_config需要自己创建
2.在conf目录下找到application.properties 末尾加入以下配置
3.重新启动nacos,可以看到是个全新的空记录界面,以前是记录进derby
在bin目录下的cmd 输入 startup.cmd -m standalone
执行,这里还是单机模式,只不过数据库从derby迁移到了mysql
重启之后之前的配置都没了,说明迁移成功
4.在naocs新建配置时,会自动保存到mysql数据库中
4.3 Linux版Nacos+MySQL生产环境配置
centos7/Ubuntu/ + maven(3.2+)+mysql(5.6.5+)+JDK1.8
预计需要1个Nginx+3个nacos注册中心+1个mysql
4.3.1 Nacos 下载Linux版
下载nacos-linux:https://github.com/alibaba/nacos/releases/tag/2.0.3
解压: tar -zxvf nacos-server-2.0.3.tar.gz
4.3.2 集群配置步骤(重点)
(1) Linux服务器上mysql数据库配置
跟windows一样,linxu的nacos 在 /nacos/conf 目录下有一个nacos-mysql.sql的sql脚本
可以通过navcat客户端远程连接,然后执行。
(2) application.properties 配置
nacos/conf 下,修改内容:
(3) Linux服务器上nacos的集群配置cluster.conf
梳理出3台nacos集器的不同服务端口号 3333 4444 5555
(4) 编辑Nacos的启动脚本startup.sh,使它能够接受不同的启动端口
nacos/bin 目录下有startup.sh,平时单机版的启动,都是./startup.sh即可。
集群启动,我们希望可以类似其它软件的shell命令,传递不同的端口号启动不同的nacos实例。
命令:./startup.sh -p 3333 表示启动端口号为3333的nacos服务器实例,和上一步的cluster.conf配置的一致。
注意:2.0版本的-p被占用了,可以用大写P或者其他字母,刚改完浏览器会有延迟,过一会才会好。
修改前:
修改后:
然后分别执行开启3333、4444、5555三个nacos,成功开启nacos集群
(5) Nginx的配置,由它作为负载均衡器
nginx/conf 下nginx.conf文件为默认配置文件 启动nginx通过-c可以指定配置文件启动。我这里将原来的配置文件拷贝为nginx_nacos.conf
启动nginx,cd到nginx/sbin下 ,执行:
别忘了防火墙开启1111端口的访问
(6) 测试
测试通过nginx访问nacos,成功登陆
然后我们新建一个配置文件:
成功存到Linux的数据库中!
4.4 微服务cloudalibaba-provider-payment9002启动注册进nacos集群
修改9002的application.yml文件。
启动9002,注册成功